如是觀察
承認 接納

蔚吟. MBCT_6

參加正念認知療法八週課程
幫助自己一次一次地擴展
「開放、如實觀察、承認與接納」的態度與品質

練習、練習再練習

每週團體結束後有回家作業,包括正念練習與紀錄,寫紀錄的過程,可以重新再整理,再回顧一次練習,讓我有更深刻的體悟。為了寫紀錄,你一定要練習,因為有練習才能寫作業,所以寫紀錄有助於增加練習,是一個雙向的回饋。
以前我吃東西很快,只想趕快把東西吃完,練習「正念吃葡萄乾」與「正念飲食」時,我可以慢慢吃,吃的過程感受到自己更從容,吃東西品質提高,更知道東西的滋味。而且還有一個好處,當你慢慢吃,真的就像減肥書講的,無形中不會吃那麼多了。
在「正念呼吸」練習中,我能看到自己各式各樣的變化,例如:我今天比較分心,看見我今天有一些想法,會看到一層又一層…和自己同在,看見自己的思緒。
「正念走路」很能融入生活。我發現當我焦慮,或感到焦頭爛額時,走路會越走越快,當我一覺察到,就讓自己放慢腳步,觀察走路的重心變化。這時候,不用走太久,可能就是一個走廊的距離,當我刻意將心帶到走路的動作,焦頭爛額、煩躁的感覺就會退去。在忙碌中進行正念走路,就像按下「暫停鍵」。放慢一點,事情還是可以處理得完,而且身心比較舒服。

團體互助

我很喜歡這個團體,大家都願意為個人的身心靈成長而努力,不論是聽的人或說的人,都在為團體貢獻。團體由各式各樣的夥伴所組成,具多元性與多樣性。即使我們做一樣的練習,不同的人有不同體驗,可以看見引路者,指引前面的路。即使大家的感覺是一樣,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經驗,有時候我找不到文字形容,聽到夥伴的形容好貼切,也呼應到自己的經驗。小組分享後大組分享,是很棒的設計。在小組當中,比較有時間,具體分享自己的體驗,每次課程中,無法預期你會遇到什麼樣的人,不同小組成員互動,有不同的收穫。大組分享時,可聽到各組經驗的精華,又會迸發新的火花。

覺察二分慣性

我在矯正機關工作,二分法是處理事情所需的技能,但不自覺地對自己也是二分,參與課程每週要寫功課,很認真寫的時候,覺得很開心;因為工作忙碌,寫的比較鬆散的時,會覺得自己這樣不好。在團體中,聽到世明老師說「練習很好,沒有練習也可以」,讓我漸漸接納自己,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好,或絕對不好,我慢慢鬆動二分的慣性。當我感覺到自己是被接納的,感受到「別人可以接納我,我為什麼不能接納我自己?」於是,我開始願意用一個溫柔的態度去看待自己,漸漸我覺得自己整個身心狀況,包括處理公事時,都比較心平氣和。

減少情緒漣漪

參與團體過程,我有很深的感覺:「情緒漣漪的圈數會變少」,以前生氣時,我得要繞個十幾、二十圈,批評自己的生氣,現在我知道我生氣,只要繞個五、六圈就停下來了,我沒有否認我的生氣,我覺察到我有生氣,我也明白這個生氣的功能,拿掉對情緒的評價與二分(好情緒、壞情緒)後,我更開放、更理解無論是什麼情緒,都有它的價值與意義。過去我的慣性,是要很嚴厲地去鞭策與批評自己,現在覺得其實不用嚴厲鞭策自己,我還是可以繼續行動,我不需要消耗這麼多能量批評自己。

如實觀察

有一個我印象深刻的金句:「如果你感受到痠、痛、或麻,沒有關係,它已經在那裡了」,以前練習放鬆會有一個期待,想要改變現況,想要消除不舒服的感覺,刻意追求放鬆,但沒多久還是酸痛緊繃。練習正念時,我領會到:正念就是如實觀察。我覺得很神奇,當你願意觀察時,你好像不覺得那個酸痛,是那麼的不舒服。現在對於緊繃酸痛,比較不會批判,因為它就是慣性的顯現,或者要告訴你一些訊息,當我沒有刻意想要消除不舒服的感覺,身心其實會感到一些舒緩。

承認與接納自己

學習正念後,我對現狀的覺察變得比較快,可以承認自己當下已經超過負荷,以前會不想承認,現在覺察到:「我已經很緊繃了,已經很煩了」,可以承認與接納自己的狀態,我覺得「承認」是我在團體中很大的收穫,對自己承認,我已經超過負荷,沒有什麼好丟臉的。聽到成員分享,給我很大啟發,覺察與承認自己超過負荷後,才能開始「照顧自己」。之前也知道這些原理,但透過正念練習和親身體驗,當我在跟別人說的時候,會自帶出一種能量,因為我是親身實踐過,在自己身上清楚看到這些變化。

與自己連結

正念練習既簡單,又好操作,只要你願意練習,你就會有所收穫。我覺得現今社會很需要正念,現代人太用腦袋,很需要給自己時間,透過練習為自己的腦袋按下暫停鍵,回到內心和自己連結,帶著開放,如實觀察,承認與接納的態度,正念就像降落傘,讓腦中承載的繁雜思緒,降落到地上,減少情緒漣漪,為自己帶來平和與寧靜。
 

「正念認知療法八週線上課程」_石世明老師帶領_2025.08.19即將開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