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可以「決定是否要被勾住」,而產生新的選擇

雅芬. 正念止語營_202307

止觀的「無盡藏」

我是容易糾結的人,直到第三日的小參,我仍思考法師所言「呼吸的輪廓」是什麼?總覺得自己「吸」時較急促都是「束」,「呼」時較緩和都是「團」?
見杰法師答覆我「所以你其實可以感受輪廓,那就相信你所感受到的,放鬆去感覺就好。」我嘗試這樣練習,意外發現第三日我的「吸」居然變得緩和如「團」,反而「呼」較急促如「束」,漸漸感覺到「觸點」,開始很投入將意念放在觸點上,頓時發覺專注呼吸竟可以有很多發現,有如無盡寶藏。
過不久便感受到「微細息」,接著眼皮上亮亮的,很像陽光灑落在面前。我從來沒有追求過禪相(因平日也沒練習靜坐),但覺得是這是段很神奇的體驗,也讓我感覺止觀更有趣了,非常感謝兩位師傅每日小參時間立即的點撥。

「標記法」化解千千結

第二是標記法,標記法初學時便讓我想到「三步驟呼吸空間」的加強版,我自己原本就是心有千千結的人,但進行「止」的呼吸時,出現想法就標「想」,確實讓自己更有覺察,也更快將專注力拉回呼吸。
雖然有時不免於貪,還想繼續「想」值得思考或快樂的事,但標記法能讓我更快速放掉,並相信如果重要它會再度浮現。標記「想」後,分心的次數意外慢慢減少。即使回到日常,也能隨時以此方法回到當下,是非常實用的簡便心法。

佛法的醍醐灌頂

即使三日回來後立刻投入各種忙碌事務,仍可以發現自己已改變的部分。除了法師們的課程內容外(比如心的運轉圖),我也很喜歡見寰法師〈在水泥叢林裡禪修〉一文提到,我們可以「決定是否要被勾住」,而產生新的選擇。
於是我感到困擾時,便反問自己:「我真的想被這件事勾住嗎?」若不想,就放下或簡單處理,若想,就認真思考甚至回溯。這讓我減少反覆糾結的消耗,心裏的空間寬裕了許多。
雖然只能參加三日仍有所遺憾,但也已經非常充實豐美。佛教方法初始感覺比正念枯燥,指導語也較簡潔甚至沒有指導語,但度過之後,似乎可以更趨近自己心裏的真實,身心也更自在。
謝謝樸石學堂的大家與兩位法師,讓我體會到珍貴而深邃的寧靜與自由。
 

「反璞如實正念止語靜修營」_見寰、見杰法師帶領_2026.01.01即將開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