遇緣而有師
在古典正念中安住修習

雲淡風輕. 正念止語營_202504

一再回到我的天堂營

來到台中「聖愛山莊」參加止語營已經是第五次了。經常在開營或是結營時被問到:「怎麼會想來參加止語營?」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—這是「天堂營」,怎麼能不來呢!
 
「聖愛山莊」是一個天主教的靈修中心,環境優雅清靜、鳥語花香且遠離塵囂,是一個能量超好的靜修處所,住宿和飲食的品質亦是一流。而主辦課程的單位、課程的規劃與講師的安排,都是我理想中的配置,服務也面面俱到、貼心溫暖,讓我可以舒適地投入練習,真的是「天堂營」。
 

密集練習的重要性:「煮開水」的比喻

從「靜心」的角度,我也深刻感受到密集練習的重要性。記得一位正念老師曾以「煮開水」的比喻說明參加止語營或禪修營的必要性。他認為,平時的正念練習時間太短,就像煮水時才加熱一下就關火,是很難把水煮開的。
 
而我幾次參加止語營的經驗,也驗證了密集練習所帶來的進步與身心的轉化。這正是支持我持續參加的最重要動力。
 

古典正念:修行的源流

這次止語營屬於「古典正念」的性質,與過去以「當代正念」為主的不同,回到了原始佛教的源流,讓我充滿了興趣與好奇。
 
帶領的講師是香光寺的見寰法師與見杰法師。在短短五天中,透過「心法提要」及「小參」,雖介紹的佛法內容不多,卻句句切中核心,讓我非常受用。
 
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見寰法師分享她在緬甸學法的經歷。她在簡陋的環境中,經驗被蜥蜴與蛇環伺的恐懼,突然憶起《大念住經》的教導:「比丘安住於身,隨觀身……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。」她因此轉念,把恐懼視為修行的緣起,體會到「遇緣而有師」的真諦。這個故事讓我們聽得驚呼連連,也深深觸動我心。
 

個別化的練習引導

第一天下午進入練習時,我不斷打噴嚏、流鼻水,無法專注,心情也變得煩躁。這時,法師提到的「遇緣而有師」忽然浮現於心,使我轉變了心態,並發現可能是冷空氣所致。戴上口罩、保暖後,症狀減緩,練習也穩定下來。
 
在接下來的五天中,法師們陸續介紹了「四聖諦」、「八正道」、「七覺知」、「五蓋」等佛法觀點,也提醒我們其中「正念」的核心角色,讓我對古典正念的學習產生極大的好樂之心。
 
這次「小參」採用小班方式,我第一次就幸運獲得與見杰法師的一對一機會。我向法師請教最近靜坐時遇到的困難,她耐心聆聽後,建議我嘗試「四界分別觀」。
 
一開始轉換觀法的確困難,練習過程緊繃且疲累。但每到小參時間,法師都耐心聽我描述練習經驗,一一核對,幫我釐清困惑,確認方向正確後,再逐步引導進入下一階段學習。這個過程就像母親牽著學步的孩子,耐心又溫柔。
 
為了幫助我完整走完「四界分別觀」的練習,法師還特別為我加開了小參時段。在她的指導下,我開始感受到觀察的要領,靜坐也變得較為順暢與輕鬆。這份陪伴,讓我無比感動與感恩。
 

回到正統法門的踏實安心

這幾天的學習,讓我有一種從「旁門左道」回到「名門正派」的感覺。雖戲謔,但回顧自己過去的靜坐歷程,這樣的比喻其實蠻貼切的。
 
自從第一次參加「三日止語」開始,我就體驗到身體內部能量的流動、結節的消融,深受鼓舞而開始每日靜坐。然而,後來幾次的練習雖有轉化,但也讓我誤以為可以自己摸索下去,不再尋求指導。
 
直到最近靜坐遭遇瓶頸,這次在見杰法師的指導下,才重新回到有傳承、有教法的練習。雖然一開始有些吃力,但內心卻升起一種安心感:我知道自己不再是「盲修瞎練」,有了依靠、有了路徑,而且「樸石」也會持續安排古典正念的課程,讓我可以穩穩地往前走。
 

一路滿懷感恩

最後只想說:感恩。
感恩「樸石」安排了這門課程,讓我有機會再次深入練習。
感恩兩位法師的慈悲與耐心指導,讓我在困頓中重新找到方向。
感恩工作人員的貼心協助,讓整個過程順利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