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真正的療癒,不是改變什麼,
而是回到那個原本就完整的自己,以慈悲陪伴當下
黃仲平. 慈悲焦點治療入門指南講座_202505
走向內在療癒
報名樸石學堂這門課,是出於我探索生命療癒的渴望。
還在大學時期,我便接觸正念減壓與正念認知行為治療,初次體驗到心理學也能「有感」地陪伴受苦,初次體驗到:生命在適當引導下,得以暫時免於干擾。這樣的發現深深吸引了我,也開啟了我對心理學與深度療癒的濃厚興趣。
還在大學時期,我便接觸正念減壓與正念認知行為治療,初次體驗到心理學也能「有感」地陪伴受苦,初次體驗到:生命在適當引導下,得以暫時免於干擾。這樣的發現深深吸引了我,也開啟了我對心理學與深度療癒的濃厚興趣。
從心理學回望佛法
回顧西方心理學的演進,從百家爭鳴到逐步借鏡東方古老智慧,正念成為其中歷久不衰的一支。
然而對我來說,真正觸動內心的,是比現代心理學更早的佛陀智慧——那發現生命本質與苦難根源的法則。這一條經兩千五百年考驗,仍閃耀不減的路,令我著迷。
我理解到:每個人內在其實都具足慈悲與智慧,只是尚未真正理解自己,才暫時無法回到本自俱足的自在、寧靜與安定。
然而對我來說,真正觸動內心的,是比現代心理學更早的佛陀智慧——那發現生命本質與苦難根源的法則。這一條經兩千五百年考驗,仍閃耀不減的路,令我著迷。
我理解到:每個人內在其實都具足慈悲與智慧,只是尚未真正理解自己,才暫時無法回到本自俱足的自在、寧靜與安定。
心理與佛法的交會
作為一位同時修習心理學與佛法的學習者,我常在思索:若能將兩者融合,卸下宗教的門檻(不依賴特定名詞或儀式)協助人們面對生命挑戰,透過一種眾人都能領會的方式,開出一條既溫柔又堅實的療癒之路,這對我來說,將會是世上最美好,最令我滿足的一件事。
初遇慈悲焦點治療
「慈悲焦點治療」便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可能。
雖然課前我對這個領域仍陌生,但活著滿滿的期待,希望重溫初識正念時,那份觸動人心的震撼——在現代科學與古老智慧的交會中,看見生命更多可能性。
嘉瑛老師的教學風格溫暖真誠,與學員之間充滿傾聽與支持。整堂課在溫柔與慈悲的氛圍中展開。老師以簡明語言引導我們理解大腦運作,並透過生動比喻與實際案例,讓我們清楚看見:情緒如何被不同腦區影響,以及我們如何運用「三圓模型」在生活中保持覺察與選擇。
雖然課前我對這個領域仍陌生,但活著滿滿的期待,希望重溫初識正念時,那份觸動人心的震撼——在現代科學與古老智慧的交會中,看見生命更多可能性。
嘉瑛老師的教學風格溫暖真誠,與學員之間充滿傾聽與支持。整堂課在溫柔與慈悲的氛圍中展開。老師以簡明語言引導我們理解大腦運作,並透過生動比喻與實際案例,讓我們清楚看見:情緒如何被不同腦區影響,以及我們如何運用「三圓模型」在生活中保持覺察與選擇。
只需慈悲共在
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老師提醒我們:療癒不一定總是從「認知」開始。有時,放下分析與辯證,單純地讓慈悲靜靜與自己共在,反而更能讓紛亂與焦躁漸漸沉澱。
這讓我深深體會到:真正的療癒,不是改變什麼,而是回到那個原本就完整的自己,以慈悲陪伴當下。
這讓我深深體會到:真正的療癒,不是改變什麼,而是回到那個原本就完整的自己,以慈悲陪伴當下。
慈悲的力量
這門課有許多觸動人心的時刻。
我想到佛陀說過,解脫之道需具備慈悲與智慧。正念,如般若之劍,能迅速斬斷煩惱的連鎖;慈悲焦點治療,則如菩薩的雙手,溫柔撫慰創傷,用純淨無染的愛擁抱自己。
這是一種堅韌的生命力量——來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、轉化痛苦的泉源。
就像菩薩期望眾生明白:當我們對自己慈悲,內心自然會生出面對困境的勇氣與穩定,甚至生起願心,陪伴他人度過苦厄。
我想到佛陀說過,解脫之道需具備慈悲與智慧。正念,如般若之劍,能迅速斬斷煩惱的連鎖;慈悲焦點治療,則如菩薩的雙手,溫柔撫慰創傷,用純淨無染的愛擁抱自己。
這是一種堅韌的生命力量——來自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、轉化痛苦的泉源。
就像菩薩期望眾生明白:當我們對自己慈悲,內心自然會生出面對困境的勇氣與穩定,甚至生起願心,陪伴他人度過苦厄。
與佛陀的相遇
整堂課最難忘的,是老師帶領我們進行的「慈心意象練習」。
雖然我過去有正念練習經驗,但這次卻截然不同——充滿慈愛、溫暖與深刻的感動。
在老師如菩薩般溫柔的引導下,靜心的過程中,我心中自然浮現的形象,竟然是佛陀。
那一刻,我驚訝、也感動。當我與這份慈悲的存在連結時,淚水不自覺地留下——這不是悲傷,而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觸動。
雖然我過去有正念練習經驗,但這次卻截然不同——充滿慈愛、溫暖與深刻的感動。
在老師如菩薩般溫柔的引導下,靜心的過程中,我心中自然浮現的形象,竟然是佛陀。
那一刻,我驚訝、也感動。當我與這份慈悲的存在連結時,淚水不自覺地留下——這不是悲傷,而是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觸動。
回到內在安穩
這段體驗,讓我深深安住在穩定與喜悅中。我真切感受到:慈悲、智慧與力量,其實從未離開過我,只是我一直沒有轉身回望它。
它提醒我:慈悲與智慧一直都在,無需特別追尋,只要如實看見當下,便能與生命本質重新連結,自然湧現出清淨與圓滿的力量。
它提醒我:慈悲與智慧一直都在,無需特別追尋,只要如實看見當下,便能與生命本質重新連結,自然湧現出清淨與圓滿的力量。
傳遞溫柔與堅定
課程結束後,我心中充滿感恩與堅定,也更確信:在慈悲中,我們能找到真正的安穩與力量。
衷心感謝嘉瑛老師與樸石學堂,讓我走入這條柔軟卻堅實的療癒之路。
衷心期盼,有更多人能透過這門課,看見內在本具的慈悲,尋回自在與喜悅。
衷心感謝嘉瑛老師與樸石學堂,讓我走入這條柔軟卻堅實的療癒之路。
衷心期盼,有更多人能透過這門課,看見內在本具的慈悲,尋回自在與喜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