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漸漸明白「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」,
這份覺察為我帶來前所未有的內在自由

魏志名. MBCT_7

從研究文獻到親身體驗

作為一名諮商心理師,我常透過心理治療文獻尋找不同的方法,希望能更有效地幫助案主處理內心的掙扎與困難。
在撰寫碩士論文過程中,我閱讀到一篇心理治療的後設分析,文中指出,以正念為基礎的治療方式,在改善情緒困擾與促進心理健康方面,展現出穩定且顯著的療效。這篇文獻深深吸引我的注意,成為我踏上正念實踐之路的重要契機。
 

MBCT課程中的覺察與轉變

在參加正念認知療法(MBCT)八週課程前,我對正念的理解僅限於表面,覺得它可能只是種靜坐或冥想的放鬆技巧。實際參與後才發現:正念是一種持續深入的自我覺察練習。
透過每日規律的正念呼吸、身體掃描及生活觀察,我逐漸察覺到內心不斷湧現的念頭—有些伴隨焦慮,有些是過去慣性浮現的自我懷疑。隨著持續練習,我學會以更接納與包容的態度與這些念頭相處,而非慣性地逃避或急於處理。
我漸漸明白「我可以選擇如何回應」,這份覺察為我帶來前所未有的內在自由。在正念融入身體活動時(如:正念走路),我發現自己能更專注,過程中身體會自然挺直與自動調節,這令我印象深刻。
 

正念融入親子關係

正念也成為我和孩子間重要的橋樑。雖然我在職場上已習慣處理個案的情緒,但回到家中面對嬰幼兒,仍會感到疲憊與無力。
起初,我對於無法騰出時間練習正念而感到挫折。但世明老師點醒我:「與孩子的每次互動,其實都是寶貴的練習機會。」這句話讓我重新調整心態。
當孩子引發情緒波動時,我練習用正念呼吸回到當下,觀察自己內在的身心變化,學習不被情緒牽著走。這樣的轉變讓親子關係變得更溫柔、更有品質
 

體會生活中的美好與寧靜

將正念融入生活與工作,不只讓我與自己和平相處,也增進了我陪伴孩子與案主的能力。在親職與助人工作中,我變得更有耐心與穩定。
從最初因研究文獻而開始接觸正念,到如今將正念融入日常,我看見自己的蛻變,也更加堅信:透過正念,每個人都能夠活得更自由、更具覺察力,並更深刻地體會生活中,每一刻的美好與寧靜。

 

「正念認知療法八週線上課程」_石世明老師帶領_2025.08.19即將開課